新闻动态

孩子大了还尿床,警惕小儿遗尿
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7:43    点击次数:52

刘昌艺: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,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,”京城儿科王”刘弼臣之子,从医近20年。擅长治疗儿科各种疑难病症,如抽动、秽语综合征、哮喘、肾炎、心肌炎、重症肌无力、小儿脑积水等。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、报刊上发表数十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,并曾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宣读论文,如论文被1996年9月全国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学术会议录用交流;论文被选为1996年10月“悉尼·国际传统医学特色疗法学术大会论文;1997年7月论文入选《世界特色医药荟萃》一书。

擅长治疗:小儿遗尿、秽语综合症、小儿脑积水、高热、儿科各种疑难病症、肾炎、抽动、秽语综合症、心肌炎、重症肌无力、上呼吸道感染、发热、咳嗽、哮喘、腺样体增生、小儿厌食消瘦、生长发育迟缓、胃腹疼痛、腹泻习惯性便秘、多动症。

出诊时间:每周三、六、日上午出诊。

小儿遗尿(又称尿床)在中医理论中多与肾气不足、脾肺气虚、膀胱失约或肝经湿热等因素有关。

刘昌艺主任表示,中医治疗小儿遗尿需耐心调理,结合体质改善根本原因。对于小儿遗尿,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,以下为具体治疗思路和方法:

一、辨证分型与治疗

1. 肾气不足型

表现:夜间遗尿频繁,尿量多、色清,伴畏寒肢冷、发育迟缓、舌淡苔白。

治法:温补肾阳,固涩小便。

方药:缩泉丸(乌药、益智仁、山药)加减。

桑螵蛸散(桑螵蛸、远志、菖蒲、龙骨、人参等)。

2. 脾肺气虚型

表现:白天易疲劳,易感冒,食欲差,大便溏薄,尿频量少。

治法:补益脾肺,升阳固摄。

方药:补中益气汤(黄芪、白术、陈皮、升麻、柴胡等)加减。

加五味子、金樱子以收敛固涩。

3. 肝经湿热型

表现:尿黄味臭,夜间烦躁易怒,磨牙,舌红苔黄腻。

治法:清肝泻热,利湿止遗。

方药:龙胆泻肝汤(龙胆草、栀子、黄芩、泽泻等)加减,中病即止,避免过用寒凉。

二、外治法

1. 针灸疗法

取穴:关元、中极、肾俞、膀胱俞、三阴交。

手法:补法为主(湿热型用泻法),可配合艾灸(尤其适用于虚寒型)。

2. 推拿按摩

揉丹田、按揉肾俞、补脾经、推三关,每日1次,10天为一疗程。

3. 穴位敷贴

用丁香、肉桂等研末调糊,敷于神阙(肚脐)或关元穴,夜间贴敷。

三、日常调护

1. 饮食禁忌

避免睡前过量饮水,晚餐忌生冷(如西瓜、冷饮)、利尿食物(如冬瓜、绿豆)。 湿热型需减少辛辣油腻。

2. 生活习惯

建立规律排尿习惯,睡前排空膀胱。

避免过度疲劳或情绪紧张,尤其肝经湿热型患儿需保持情绪舒畅。

3. 心理支持

避免责骂,减轻孩子心理压力。

四、注意事项

1、年龄因素:5岁以下儿童因脏腑未充,遗尿无需过度治疗,以观察为主。

2、器质性疾病:需排除糖尿病、泌尿系感染、脊柱裂等器质性病变。

疗程:中药治疗需持续1-3个月,配合行为训练(如夜间定时唤醒)。

3、简易食疗方

芡实莲子粥:芡实、莲子、山药各10g,粳米50g,煮粥(适合脾肾虚弱型)。

韭菜籽粉:韭菜籽炒黄研末,每次3g冲服(温肾固摄)。责任编辑:王怡萱(EN097)



上一篇:绝了!新疆小姐姐因颜值太高走红,家有200匹马,娶她只要5万彩礼
下一篇:没有了